从 01 开始 从 01 开始
首页
  • 计算机简史
  • 数字电路
  • 计算机组成原理
  • 操作系统
  • Linux
  • Docker
  • 计算机网络
  • 计算机常识
  • Git
  • 数据库
  • JavaSE
  • Java 高级
  • JavaEE

    • 构建、依赖管理
    • Ant
    • Maven
    • 日志框架
    • Junit
    • JDBC
    • XML-JSON
  • JavaWeb

    • 服务器软件
    • 环境管理和配置管理-科普篇
    • Servlet
  • Spring

    • Spring基础
  • 主流框架

    • Redis
    • Mybatis
    • Lucene
    • Elasticsearch
    • RabbitMQ
    • MyCat
    • Lombok
  • SpringMVC

    • SpringMVC 基础
  • SpringBoot

    • SpringBoot 基础
  • Node
  • Windows 使用技巧
  • 最全面的输入法教程
  • 浏览器
  • 终端软件
  • 装机
  • 笔记类软件
  • Markdown
  • 各大平台
  • 远程控制
  • RSS
  • 图片类工具
  • Office
  • 手机
  • 校招
  • 五险一金等
  • 职场规划
  • 关于离职
  • 杂谈
  • 教程简介
  • 英语学习方法论
  • 字母
  • 音标
  • 单词
  • 语法
  • 英语兔的相关视频
  • Larry 想做技术大佬的相关视频
  • 驾驶技能
  • 住房相关
  • 厨艺
  • 关于税
  • 理财
  • 睡眠
  • 皮肤
  • 口腔健康
  • 学会呼吸
  • 健身日志
  • 电影

    • 电影推荐
  • 漫画

    • 漫画软件
    • 漫画推荐
  • 游戏

    • Steam
    • 三国杀
    • 求生之路
  • 反腐
  • GFW
  • 404 内容
  • 审查与自我审查
  • 互联网
  • 2022
  • 2023
  • 2024
  • 2025
  • 关于本站
  • 关于博主
  • 网站动态
  • 公告栏
  • 友人帐
  • 从零开始搭建一个博客
  • 搭建邮件服务器
  • 本站分享
  • 文章分类
  • 文章归档

晓林

程序猿,自由职业者,博主,英语爱好者,健身达人
首页
  • 计算机简史
  • 数字电路
  • 计算机组成原理
  • 操作系统
  • Linux
  • Docker
  • 计算机网络
  • 计算机常识
  • Git
  • 数据库
  • JavaSE
  • Java 高级
  • JavaEE

    • 构建、依赖管理
    • Ant
    • Maven
    • 日志框架
    • Junit
    • JDBC
    • XML-JSON
  • JavaWeb

    • 服务器软件
    • 环境管理和配置管理-科普篇
    • Servlet
  • Spring

    • Spring基础
  • 主流框架

    • Redis
    • Mybatis
    • Lucene
    • Elasticsearch
    • RabbitMQ
    • MyCat
    • Lombok
  • SpringMVC

    • SpringMVC 基础
  • SpringBoot

    • SpringBoot 基础
  • Node
  • Windows 使用技巧
  • 最全面的输入法教程
  • 浏览器
  • 终端软件
  • 装机
  • 笔记类软件
  • Markdown
  • 各大平台
  • 远程控制
  • RSS
  • 图片类工具
  • Office
  • 手机
  • 校招
  • 五险一金等
  • 职场规划
  • 关于离职
  • 杂谈
  • 教程简介
  • 英语学习方法论
  • 字母
  • 音标
  • 单词
  • 语法
  • 英语兔的相关视频
  • Larry 想做技术大佬的相关视频
  • 驾驶技能
  • 住房相关
  • 厨艺
  • 关于税
  • 理财
  • 睡眠
  • 皮肤
  • 口腔健康
  • 学会呼吸
  • 健身日志
  • 电影

    • 电影推荐
  • 漫画

    • 漫画软件
    • 漫画推荐
  • 游戏

    • Steam
    • 三国杀
    • 求生之路
  • 反腐
  • GFW
  • 404 内容
  • 审查与自我审查
  • 互联网
  • 2022
  • 2023
  • 2024
  • 2025
  • 关于本站
  • 关于博主
  • 网站动态
  • 公告栏
  • 友人帐
  • 从零开始搭建一个博客
  • 搭建邮件服务器
  • 本站分享
  • 文章分类
  • 文章归档
  • 计算机历史

  • 数字电路

  • 计算机组成原理

  • 操作系统

  • Linux

  • 计算机网络

    • 计算机网络微课堂-B站教书匠

      • 课程概述
      • 1-1 计算机网络在信息时代的作用
      • 1-2 因特网概述
      • 1-3 三种交换方式
      • 1-4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分类
      • 1-5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
      • 1-6 计算机体系结构
      • 2-1 物理层的基本概念
      • 2-2 物理层下面的传输媒体
      • 2-3 传输方式
      • 2-4 编码与调制
      • 2-5 信道的极限容量
      • 3-1 概述
      • 3-2 封装成帧
      • 3-3 差错检测
      • 3-4 可靠传输
      • 3-5 点对点协议 PPP
      • 3-6 媒体接入控制的基本概念
      • 3-7 MAC 地址
      • 3-7 IP 地址
      • 3-7 ARP 协议
      • 3-8 集线器与交换机的区别
      • 3-9 以太网交换机自学习和转发帧的流程
      • 3-10 以太网交换机的生成树协议 STP
      • 3-11 虚拟局域网 VLAN
      • 4-1 网络层概述
      • 4-2 网络层提供的两种服务
      • 4-3 IPv4 地址
      • 4-4 IP 数据报的发送和转发过程
      • 4-5 静态路由配置及其可能产生的路由环路问题
      • 4-6 路由选择
      • 4-7 IPv4 数据报的首部格式
      • 4-8 网际控制报文协议 ICMP
      • 4-9 虚拟专用网 VPN 与网络地址转换 NAT
      • 5-1 运输层概述
      • 5-2 运输层端口号、复用与分用的概念
      • 5-3 UDP 和 TCP 的对比
      • 5-4 TCP 的流量控制
      • 5-5 TCP 的拥塞控制
      • 5.6 TCP 超时重传时间的选择
      • 5-7 TCP 可靠传输的实现
      • 5-8 TCP 的运输连接管理
      • 5-9 TCP 报文段的首部格式
      • 6-1 应用层概述
      • 6-2 客户—服务器方式和对等方式
      • 6-3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 DHCP
      • 6-4 域名系统 DNS
      • 6-5 文件传送协议 FTP
      • 6-6 电子邮件
      • 6-7 万维网 WWW
    • 计算机网络微课堂-实验手册

    • 从零开始学计算机网络

  • Git

  • 计算机小知识

  • 数据库

  • 计算机基础
  • 计算机网络
  • 计算机网络微课堂-B站教书匠
2023-11-16

6-7 万维网 WWW

# 670.6-7 万维网 WWW

本节课我们介绍万维网。

万维网并非某种特殊的计算机网络,它是一个大规模的、联机式的信息储藏所,是运行在因特网上的一个分布式应用,
他利用网页之间的超链接,将不同网站的网页链接成一张逻辑上的信息网。

万维网是欧洲粒子物理实验室的蒂姆伯纳斯·李 Tim Berners-Lee,最初于 1989 年 3 月提出的:

​​


1993 年 2 月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图形界面的浏览器 Mosaic。1995 年著名的网景浏览器上市,目前比较流行的浏览器有 Chrome 浏览器,火狐浏览器,Safari 浏览器,欧朋 Opear 浏览器,IE 浏览器

浏览器最重要的部分是渲染引擎,也就是浏览器内核,负责对网页内容进行解析和显示,这是上述各浏览器使用的内核,
不同的浏览器内核对网页内容的解析也有所不同因此。同一网页在不同内核的浏览器里的显示效果可能不同,网页编写者需要在不同内核的浏览器中测试网页显示效果。

​​


接下来我们举例说明万维网应用,我们在用户主机中使用浏览器来访问湖南科技大学的万维网服务器,也就是访问湖南科技大学的官方网站,我们在浏览器的地址栏中输入湖南科技大学官方网站的域名,并按下回车键后,浏览器将发送请求报文给服务器,服务器收到请求报文后执行相应操作,然后给浏览器发回响应报文,浏览器解析并渲染响应报文中的内容,这样我们就可以看到网站首页了。

为了方便的访问在世界范围的文档,万维网使用统一资源定位符 URL,来指明因特网上任何种类资源的位置,统一资源定位符的一般形式,由以下 4 个部分组成,分别是协议、主机、端口、路径。我们之前在浏览器地址栏中输入的是湖南科技大学官方网站的域名,目的是获取网站首页的内容,其对应的统一资源定位符如图所示。

当我们点击网页中的某个超链接时,将跳转到另一个网页,可以看到这是该网页相应的统一资源定位符,其中协议主机和端口与网站首页相同,不同的是路径和网页文件。

​​


接下来我们介绍万维网文档,这是我们之前访问的湖南科技大学官方网站的首页,我们可以将其另存为文件,可以看到有一个扩展名为 HTML 的文件和一个文件夹,我们打开该文件夹看看其内容,这 3 个扩展名为 HTM 的文件是 HTML 文档,这 5 个扩展名为 JS 的文件,是 JavaScript 文档,这两个扩展名为 CSS 的文件,是 CSS 文档,其他的 JPG 文件和 PNG 文件是图片文件。

​​

  • HTML 是超文本标记语言的英文缩写词,他使用多种标签来描述网页的结构和内容。
  • CSS 是层叠样式表的英文缩写词,他从审美的角度来描述网页的样式。
  • JavaScript 是一种脚本语言,用来控制网页的行为

由 HTML、CSS、JavaScript 编写的万维网文档,由浏览器内核负责解释和渲染。

​​

我们来举例说明,这是用 HTML 编写的最简单的 HTML 文档,用浏览器打开该 HTML 文档,可以看到浏览器渲染出了一个非常简单的网页,在 HTML 文档中使用两个 HTML 标签来定义 HTML 文档的范围,在其内部需要两个 HEAD 标签,定义 HTML 文档的首部,使用两个 BODY 标签,定义 HTML 文档的主体,首部中两个 Title 标签之间的内容被渲染为网页的标题,两个 P 标签之间的内容被渲染为一个文本段落,通过本例可以看出 HTML 是用多种标签来描述网页的结构和内容,但是所呈现出来的内容样式过于简单,或者说不够美观。

​​

我们可以在 CSS 文档中定义一些所需要的样式,对网页显示内容进行美化。例如我们编写了这样一个 CSS 文档,在其中定义了一种样式,解颜色为深粉色,字体大小为 36 个像素,然后我们在之前编写好的 HTML 文档的首部,使用 LINK 标签,将该 CSS 文档引入,将样式名称指定给主体装需要更改样式的 P 标签。

​​

现在我们在浏览器中进行刷新,就可以看到浏览器重新渲染出了网页内容,可以看到 Hello World 段落的颜色和字体大小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

接下来我们再给该网页添加一个按钮,在之前的 HTML 文档的主体中使用 button 标签来添加一个按钮,我们为该按钮指定一个发生单击事件时应该调用的处理函数,然后用 JavaScript 脚本语言来编写一个 JS 文档,在该文档中编写单击事件处理函数的具体实现代码。

​​

在 HTML 文档的首部使用 script 标签,将该 JS 文档引入在事件处理函数中,通过元素的 ID 来找到相应的元素,也就是显示 Hello World 的 P 标签,然后更改其显示内容。现在我们在浏览器中进行刷新,就可以看到我们所添加的按钮,当我们用鼠标点击该按钮时,Hello World 变成了谢谢你的赞。

​​


通过上述举例,相信同学们对 HTML 文档、CSS 文档、JavaScript 文档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至于这些文档的具体编写,属于 WEB 前端开发的基础,并不属于本课程的教学大纲,我们就不再深入介绍了。

需要大家注意的是这些文档都部署在服务器端,有一些是外部前端人员开发设计好的静态页面,有一些是服务器后端程序,根据用户需求自动生成的动态页面,它们都需要从服务器传送给用户的浏览器进行解析和渲染。

这就不得不提到 TCP 体系应用层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协议,即超文本传输协议 HTTP。HTTP 定义了浏览器,即万维网客户进程,怎样向万维网服务器请求万维网文档,以及万维网服务器怎样把万维网文档传送给浏览器。我们来举例说明,我们使用用户主机来访问湖南科技大学的万维网服务器,可以看成是用户主机中的浏览器进程即客户进程,与服务器中的服务器进程,基于因特网的通信。浏览器进程,首先发起与服务器进程的 TCP 连接,使用熟知端口号 80,基于这条已建立好的 TCP 连接,浏览器进程向服务器进程发送 HTTP 请求报文,服务器进程收到后执行相应操作,然后给浏览器进程发回 HTTP 响应报文

HTTP1.0,采用非持续连接方式,在该方式下,每次浏览器要请求一个文件都要与服务器建立 TCP 连接,当收到响应后就要立即关闭连接。我们来举例说明,这是客户与服务器之间通过三报文握手进行 TCP 连接。在这三个报文中的最后一个报文的数据载荷部分,携带有 HTTP 请求报文。

服务器收到后给客户发回 HTTP 响应报文,这是一次请求和响应所耗费的时间,即为往返时间 RTT,这又是一次请求和响应所耗费的时间,RTT,这是文档的传输时延。可以看到请求一个万维网文档所吸的时间为两倍的 RTT 加文档的传输 RTT,每请求一个文档,就要有两倍 RTT 的开销。

若一个网页上有很多引用对象,例如图片等,那么请求每一个对象都需要额外花费两倍的 RTT 的时间。为了减少时延,浏览器通常会建立多个并行的 TCP 连接,同时请求多个对象,但是这会大量占用万维网服务器的资源,特别是万维网服务器,往往同时服务于大量客户的请求,这会使其负担很重。

​​


HTTP1.1 采用持续连接方式,在该方式下,万维网服务器在发送响应后,仍然保持这条连接,使同一个客户和该服务器可以继续在这条连接上传送后续的 HTTP 请求报文和响应报文,这并不局限于传送同一个页面上引用的对象,而是只要这些文档都在同一个服务器上就行。为了进一步提高效率,HTTP1.1 的持续连接,还可以使用流水线方式工作,且浏览器在收到 HTTP 的响应报文之前,就能够连续发送多个请求报文,这样的接一个的请求报文到达服务器号,服务器就发回一个接一个的响应报文,这样就节省了很多个 RTT 时间,使 TCP 连接中的空闲时间减少,提高了下载文档的效率。


接下来我们介绍 HTTP 的报文格式,HTTP 是面向文本的,其报文中的每一个字段,都是一些 ASCII 串,并且每个字段的长度都是不确定的。首先来看 HTTP 请求报文的格式,我们用很窄的小格子表示空格,用标有 CRLF 的格子表示回车换行
HTTP 请求报文的第一行是请求行,由方法字段开始,其后跟一个空格,后跟统一资源定位符字段,其后跟一个空格,后跟版本字段,最后是回车换行。

从第二行开始,就是首部行,每一个首部行由首部字段名开始,其后跟一个冒号,再跟一个空格,然后是该字段的取值,最后是回车换行,可以有多个首部行,如图所示,在最后的首部行下面是一个空行,在空行下面是实体主体,通常不使用。

我们来举例说明 HTTP 请求报文的格式,这是浏览器发送的 HTTP 请求报文的具体内容。第一行为请求行,指明了方法 GET,统一资源定位符以及 HTTP 的版本。这是第一个首部行。首部字段名为 HOST,其值为湖南科技大学官方网站的域名,这是第二个首部行。首部字段名为 connection,其值为 close,这是告诉服务器,发送完请求的文档后就可以释放连接。

这是第 3 个首部行。首部自办名为 USER AGENT 其实是浏览器的类型及版本,

这是第 4 个首部行,首部字段名为 ACCEPT LANGUAGE,其值为 CN,这是告诉服务器,用户希望优先得到中文版本的文档。

在最后一个首部行的下面是一个空行,该 HTTP 请求报文,没有实体主体:

​​


再来看 HTTP 响应报文的格式,HTTP 响应报文的第一行是状态行,由版本字段开始,其后跟一个空格,后跟状态码字段,其后跟一个空格,后跟短语字段,最后是回车换行。

除状态行外,HTTP 响应报文的其他部分,与 HTTP 请求报文格式的对应部分是相似的,我们就要不再赘述了。状态行中的状态共分为 5 大类,共 33 种。

​​

我们举例说明,响应报文装常见的状态行,该状态行表示服务器接受了请求,HTTP1.1 表示版本,202 是状态码。

ACCEPTED 是短语,也就是对状态码的简单描述,该状态行表示请求错误,

而该状态行表示找不到所请求的页面。一般来说,浏览器并不会直接显示出服务器发来的这些状态和信息,而是以更友好的形式向用户告知服务器所返回的状态信息。

例如当我们访问某些网站时,浏览器可能会显示类似该图所示的提示信息,其背后的本质是浏览器收到了包含这条状态行的响应报文。

​​

​​


在我们访问网站时,浏览器通常会使用 Cookie 在服务器上记录用户信息,早期的万维网应用非常简单,仅仅是用户查看存放在不同服务器上的各种静态的文档,因此 HTTP 被设计成为一种无状态的协议,这样可以简化服务器的设计。

现在用户可以通过万维网进行各种复杂的应用,如网上购物、电子商务等,这些应用往往需要万维网服务器能够识别用户。

例如我们使用浏览器,在某个网站上已经注册了自己的账号,当在该网站上登录自己的账号时,除了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外,我们还可以选择记住我选项,这样当我们下一次使用该浏览器再次访问该网站时,网站可以自动识别出,我们而不用我们再次输入账号信息。

​​


Cookie 提供了一种机制,使得万维网服务器能够记住用户,而无需用户主动提供用户标识信息。也就是说 Cookie 是一种对无状态的 HTTP 进行状态化的技术。

我们来举例说明 Cookie 的工作原理,用户主机中的浏览器进程,首先与万维网服务器中的服务器进程建立 TCP 连接,当用户的浏览器进程初次向服务器进程发送 HTTP 请求报文时,服务器进程就会为其产生一个唯一的 Cookie 识别码,并以此为索引,在服务器的后端数据库中创建一个项目,用来记录该用户访问该网站的各种信息,接着就会给浏览器进程发回 HTTP 响应报文,在响应报文中包含有一个首部字段为 SET Cookie 的首部行,该字段的取值就是 Cookie 识别码。

当浏览器进程收到该响应报文之后,就在一个特定的 Cookie 文件中添加一行,记录该服务器的域名和 Cookie 的识别码。
当用户再次使用浏览器访问这个网站时,每发送一个 HTTP 请求报文,浏览器都会从 Cookie 文件中取出该网站的 Cookie 识别码,并放到 HTTP 请求报文的 Cookie 首部行中,服务器根据 Cookie 识别码就可以识别出该用户并返回该用户的个性化网页。

​​


接下来我们介绍万维网缓存与代理服务器,在万维网中还可以使用缓存机制,以提高万维网的效率。万维网缓存又称为 WEB 缓存,可位于客户机也可位于中间系统上,位于中间系统上的 WEB 缓存,又称为代理服务器,WEB 缓存把最近的一些请求和响应暂存在本地磁盘中。当新请求到达时,若发现这个请求与暂时存放的请求相同,就要返回暂存的响应,而不需要按统一资源定位符的地址,再次去因特网访问该资源。

​​

我们来举例说明,假设这是因特网上的某台万维网服务器,为了与万维网代理服务器的名称区分,我们简称该服务器为原始服务器,这是校园网中的某台万维网代理服务器,我们简称其为代理服务器。当校园网中的某台主机要访问因特网上的原始服务器时,他首先会向校园网中的代理服务器发送请求,若代理服务器中存放有所请求的对象,则代理服务器会向该主机发回,包含所请求对象响应。

若代理服务器中没有所请求的对象,则代理服务器会向因特网上的原始服务器发送请求,原始服务器将包含有所请求对象的响应,发回给代理服务器,代理服务器将该响应存入 WEB 缓存,然后给主机发回该响应。

可以想象如果 WEB 缓存的命中率比较高,则路由器 R1 和 R2 之间的链路上的通信量将大大减少,因而可以减少校园网各主机访问因特网的时延。有的同学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这是原始服务器中的某个文档,这是该文档在代理服务器中的副本,假设原始服务器中的该文档已被更改之后,校园网中的某台主机要请求该文档,他首先向校园网中的代理服务器发送请求,代理服务器找到该文档后,将其封装在响应报文中发回给主机,这样主机所请求到的文档与原始服务器中的文档就不一致了。实际上原始服务器通常会为每个响应的对象设定一个修改时间字段和一个有效日期字段。当校园网中的某台主机要请求原始服务器中的该文档时,他首先向校园网中的代理服务器发送请求,若代理服务器中的该文档未过期,则代理服务器将其封装在响应报文装发回给主机,若代理服务器中的该文档已过期,则代理服务器会向因特网上的原始服务器发送请求。

在请求报文中包含有一个首部字段为 if-modified -since 的首部行,该字段的取值就是该文档的修改日期,原始服务器根据该文档的修改日期,就可判断出代理服务器中存储的该文档是否与自己存储的该文档一致,如果一致则给代理服务器发送,不包含实体主体的响应,状态码为 304,短语为 not modified 代理服务器重新更新该文档的有效日期,然后将该文档封装在响应报文中发回给主机,如果不一致,则给代理服务器发送封装,有该文档的响应报文,如图所示,这样代理服务器就更新了该文档,然后将更新后的该文档封装在响应报文中发回给主机。


最后我们来做两个相关的练习题。

这是计算机专业考研全国统考,计算机网络部分 2015 年的题 40,答案是选项 C 。

我们来一起分析一下请求报文的第一行为请求行指明了方法 GET 所请求对象的统一,资源定位符以及 HTTP 的版本。因此选项 A 的描述正确,这是请求行下面的第一个首部行。首部字段名为 HOST,其值为网站的域名,因此选项 B 的描述正确,这是第二个首部行。首部字段名为 CONNECTION,其值为 CLOSE,这是告诉服务器发送完请求的文档后就可以释放连接,且非持续连接。

若是持续连接方式,取值因为 KEEP ALIVE 而不是 CLOSE。因此选项 C 的描述错误。

这是第三个首部行,首部字段名为 Cookie,其实是服务器给浏览器生成的 Cookie 识别码,表明该浏览器曾经访问过该网站,因此选项 D 的描述正确:

​​

再来做这道练习题:

​​

本题稍有难度,我们来一起分析一下,这是浏览器与服务器之间通过三报文握手进行 TCP 连接。在这三个报文中的最后一个报文的数据载荷部分,携带有 HTTP 请求报文,请求的对象是 RFC.HTML 页面。服务器收到后给客户发回,包含有该对象的 HTTP 响应报文。由于 RFC.HTML 页面中引用了另外两个 JPG 小图像,则浏览器会继续依次分别请求这两个对象。很显然浏览器从开始建立 TCP 连接,收到全部内容为止,需要 4 个 RTT 本题的解题关键在于对 HTTP 中持续连接方式的理解,以及非流水线方式的理解,由于这些概念刚刚在本节课中介绍过,因此就不再赘述了。

​​

本节课的内容小结如下:

​​

‍

上次更新: 2024/9/30 16:57:42
6-6 电子邮件
课程概述

← 6-6 电子邮件 课程概述→

最近更新
01
2025 年 2 月记
02-28
02
最全面的浏览器教程-完结撒花
02-16
03
这个工具可以轻松搞到你的浏览器账户密码!
02-15
更多文章>
Theme by Vdoing | Copyright © 2022-2025 | 粤 ICP 备 2022067627 号 -1 | 粤公网安备 44011302003646 号 | 点击查看十年之约
  • 跟随系统
  • 浅色模式
  • 深色模式
  • 阅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