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尔代数
# 30.布尔代数
布尔运算,使得计算机开始有了处理逻辑的能力。
莱布尼茨坚信,人类的思想和数字一样可以化繁为简——所有思想都可以分解为数量不多的简单思想。这些简单思想通过一些既定规律,可以组成任意的复杂思想,就像数学运算一样。当两个人发生了争执,他们可以把自己的观点通过数学计算的方式梳理出来,谁对谁错就一目了然了。
为了“计算”思想,莱布尼茨阐述了后来被称为合取(conjunction)、析取(disjunction)、否定(negation)等的逻辑运算规则,成为数理逻辑(mathematical logic)最早的探索者之一。
但逻辑运算在数学上的系统性定义,要等到 19 世纪由英国数学家乔治·布尔(George Boole)首次提出。布尔分别在 1847 年和 1854 年发表了著名的《逻辑的数学分析》和《思维规律的研究》,将数学中的代数方法引入到逻辑学中,被后人称为布尔代数(Boolean algebra),逻辑运算因而也叫布尔运算。
下面通过一个例子介绍简单一下逻辑运算,假设有 X、Y 两个命题:
- X:乔治·布尔发明了二进制。
- Y:乔治·布尔创立了布尔代数。
显然,X 命题是错的,Y 命题是对的。在逻辑学中,我们称:X 命题为假,Y 命题为真。如果用连词将 X、Y 两句话连起来说呢?
比如:乔治·布尔发明了二进制且创立了布尔代数。这句话是错的,即“X 且 Y”的组合命题为假。
再比如:乔治·布尔发明了二进制或创立了布尔代数。这句话是对的,即“X 或 Y”的组合命题为真。
这就是逻辑学中的合取与析取,也称逻辑与和逻辑或。
当然,也有对单个命题的逻辑运算,比如:乔治·布尔没有发明二进制。这句话是对的,即“非 X”为真。
这就是逻辑学中的否定,也称逻辑非。
与、或、非是 3 种最基本、最常用的逻辑运算。将它们组合起来,还可以形成与非、或非、异或、同或等复杂逻辑运算。历史上,布尔和许多其他逻辑学家曾使用过各种层出不穷的符号来表示它们,如今,我们常用下表中的表达形式:
逻辑运算 | 英文缩写 | 表达式 |
---|---|---|
与 | AND | X · Y |
或 | OR | X + Y |
非 | NOT | |
与非 | NAND | |
或非 | NOR | |
异或 | XOR | X |
同或 | XNOR | X |
其中,异或和同或其实意如其名,只是表达式有点抽象,它们的展开式十分容易理解:
X
X
而逻辑命题的真假像极了二进制中的 1 和 0,布尔代数自然而然选择用 1 表示真、0 表示假。
经过简单的逻辑推演,我们就能得到这些逻辑运算在所有情况下的结果:
X | Y | 与 | 或 | 非 X | 与非 | 或非 | 异或 | 同或 |
---|---|---|---|---|---|---|---|---|
0 | 0 | 0 | 0 | 1 | 1 | 1 | 0 | 1 |
0 | 1 | 0 | 1 | 1 | 1 | 0 | 1 | 0 |
1 | 0 | 0 | 1 | 0 | 1 | 0 | 1 | 0 |
1 | 1 | 1 | 1 | 0 | 0 | 0 | 0 | 1 |
不难发现,逻辑运算和二进制运算有着极高的一致性,除了有点违反直觉的 1+1=1:
逻辑与:
- 0·0=0
- 0·1=0
- 1·1=1
逻辑或:
- 0+0=0
- 0+1=1
- 1+1=1
更巧合的是,逻辑运算和数学运算一样满足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等各种运算规则,比如:
- X·Y=Y·X
- X+Y=Y+X
- X·(Y·Z)=(X·Y)·Z
- X+(Y+Z)=(X+Y)+Z
- (X+Y)·Z=X·Z+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