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01开始 从01开始
首页
  • 计算机科学导论
  • 数字电路
  • 计算机组成原理

    • 计算机组成原理-北大网课
  • 操作系统
  • Linux
  • Docker
  • 计算机网络
  • 计算机常识
  • Git
  • JavaSE
  • Java高级
  • JavaEE

    • Ant
    • Maven
    • Log4j
    • Junit
    • JDBC
    • XML-JSON
  • JavaWeb

    • 服务器软件
    • Servlet
  • Spring
  • 主流框架

    • Redis
    • Mybatis
    • Lucene
    • Elasticsearch
    • RabbitMQ
    • MyCat
    • Lombok
  • SpringMVC
  • SpringBoot
  • 学习网课的心得
  • 输入法
  • 节假日TodoList
  • 其他
  • 关于本站
  • 网站日记
  • 友人帐
  • 如何搭建一个博客
GitHub (opens new window)

peterjxl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首页
  • 计算机科学导论
  • 数字电路
  • 计算机组成原理

    • 计算机组成原理-北大网课
  • 操作系统
  • Linux
  • Docker
  • 计算机网络
  • 计算机常识
  • Git
  • JavaSE
  • Java高级
  • JavaEE

    • Ant
    • Maven
    • Log4j
    • Junit
    • JDBC
    • XML-JSON
  • JavaWeb

    • 服务器软件
    • Servlet
  • Spring
  • 主流框架

    • Redis
    • Mybatis
    • Lucene
    • Elasticsearch
    • RabbitMQ
    • MyCat
    • Lombok
  • SpringMVC
  • SpringBoot
  • 学习网课的心得
  • 输入法
  • 节假日TodoList
  • 其他
  • 关于本站
  • 网站日记
  • 友人帐
  • 如何搭建一个博客
GitHub (opens new window)
  • 计算机历史

  • 数字电路

  • 计算机组成原理

  • 汇编语言

  • C语言

  • 数据结构

  • 操作系统

  • Linux

  • 计算机网络

  • Git

  • 数据库

  • 计算机小知识

    • 简单聊聊计算机之中的时间
    • 简单聊聊字符编码
    • ASCII字符表和说明
    • ASCII的SOH的用处
    • 回车和换行
      • 起源:打字机
      • 继承:计算机
      • 分歧:一个字符还是两个字符
      • 分歧的后果
      • 参考
    • 汉字是怎么编码的
    • 简单聊聊Unicode
    • 手持两把锟斤拷,口中疾呼烫烫烫
    • 数据库与编码
    • 编程语言与字符编码
    • URL编码
    • Base64编码
    • 字符编码小结
    • literacy
  • 编译原理

  • 名人堂

  • 计算机基础
  • 计算机小知识
2022-12-10
目录

回车和换行

# 04.回车和换行

‍

在学计算机的时候,总是会遇到回车和换行,但一直没去深究;在学习字符编码相关知识的时候,觉得得深入去搞懂下,除了编码,在我们日常工作中也是经常会遇到的。

因此去网上查阅了相关博客,有了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先从回车和换行的起源说起

‍

# 起源:打字机

在计算机还没有出现之前,有一种叫做电传打字机(Teletype Model 33,Linux/Unix 下的 tty 概念也来自于此)的玩意,每秒钟可以打 10 个字符。但是它有一个问题,就是打完一行换行的时候,要用去 0.2 秒(注:估计是从打字机的最右边回到最左边的机械运动 所需要的时间),正好可以打两个字符。要是在这 0.2 秒里面,又有新的字符传过来,那么这个字符将丢失。

于是,研制人员想了个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就是在每行后面加两个表示结束的字符。

一个叫做 “回车(Carriage Return)”,告诉打字机把打印头定位在左边界;注意,并没有移动到下一行的意思。

另一个叫做 “换行(Line Feed)”,告诉打字机把纸向下移一行。

这就是 “换行” 和 “回车” 的来历,从它们的英语名字上也可以看出一二。

也就是回车和换行之后,我们才是在下一行的最开始,继续打印字符。

‍

这里引用一些便于理解的说明(阮一峰大佬博客的评论)

attilax 说:

这个说法我有点儿补充::"回车"(carriage return)和"换行"(line feed) 是来源机械英文打字机的...电传打字机那个是后来的...
"车"指的是纸车,带着纸一起左右移动的模块。。。 当开始打第一个字之前,要把纸车拉到最右边,上紧弹簧。。随着打字, 弹簧把纸车拉回去..每当打完一行后,纸车就完全收回去了...所以叫回车.. 换行的概念就是 :: 打字机左边有个"把手 ",往下 扳动一下,纸会上移一行..

‍

‍

‍

‍

‍

# 继承:计算机

后来,计算机发明了,这两个概念也就被搬到了计算机上。在ASCII码里:

  • CR 用符号 \r​ 表示,十进制 ASCII 代码是 13, 十六进制代码为 0x0D;
  • LF 使用 \n​ 符号表示,ASCII 代码是 10, 十六制为 0x0A;

‍

# 分歧:一个字符还是两个字符

那时,存储器很贵,一些科学家认为在每行结尾加两个字符太浪费了,加一个就可以。于是,就出现了分歧。

  • Unix 系统里,每行结尾只有 “LF”,即”\n​”;
  • Windows 系统里面,每行结尾是 “LFCR”,即 “\n\r​”;
  • Mac 系统里,每行结尾是 “CR”,即”\r​”;

‍

‍

‍

# 分歧的后果

在Windows下保存的文件,默认就是CRLF作为结尾的。

而在Linux下保存的文件,默认是以LF作为结尾的。

因此,Unix/Mac 系统下的文件在 Windows 里打开的话,所有文字会变成一行;

而 Windows 里的文件在 Unix/Mac 下打开的话,在每行的结尾可能会多出一个 ^M​ 符号。

‍

这种换行符,还可能导致程序错误。例如,你在Windows下编写了一个shell程序,其是以CRLF作为结尾;而如果你直接上传到Linux下执行,Linux会报错,因为换行符不同。

在不同平台间使用 FTP 软件传送文件时

  • 在 ascii 文本模式传输模式下,一些 FTP 客户端程序会自动对换行格式进行转换,经过这种传输的文件字节数可能会发生变化。

    git add .
    warning: LF will be replaced by CRLF in package-lock.json.
    The file will have its original line endings in your working directory
    
    1
    2
    3
  • 如果你不想 ftp 修改原文件,可以使用 bin 模式 (二进制模式) 传输文本。

‍

‍

‍

注:可以在Linux下用dos2unix命令和unix2dos命令,来转换每行的结尾。

‍

在Windows下,一般编辑器都支持换行符的转换,以VSCode为例:

​​

‍

‍

‍

‍

‍

# 参考

本文主要参考了以下博客,非常感谢他们:

回车和换行 - 阮一峰的网络日志 (opens new window):参考并修改了下文字排版、添加了自己的说明

CR, LF, CR/LF 回车 换行 - Prayer - C++博客 (opens new window)

‍

在GitHub上编辑此页 (opens new window)
上次更新: 2022/12/17 21:12:34
ASCII的SOH的用处
汉字是怎么编码的

← ASCII的SOH的用处 汉字是怎么编码的→

Theme by Vdoing | Copyright © 2022-2023 粤ICP备2022067627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1302003646号
  • 跟随系统
  • 浅色模式
  • 深色模式
  • 阅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