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01开始 从01开始
首页
  • 计算机科学导论
  • 数字电路
  • 计算机组成原理

    • 计算机组成原理-北大网课
  • 操作系统
  • Linux
  • Docker
  • 计算机网络
  • 计算机常识
  • Git
  • JavaSE
  • Java高级
  • JavaEE

    • Ant
    • Maven
    • Log4j
    • Junit
    • JDBC
    • XML-JSON
  • JavaWeb

    • 服务器软件
    • Servlet
  • Spring
  • 主流框架

    • Redis
    • Mybatis
    • Lucene
    • Elasticsearch
    • RabbitMQ
    • MyCat
    • Lombok
  • SpringMVC
  • SpringBoot
  • 学习网课的心得
  • 输入法
  • 节假日TodoList
  • 其他
  • 关于本站
  • 网站日记
  • 友人帐
  • 如何搭建一个博客
GitHub (opens new window)

peterjxl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首页
  • 计算机科学导论
  • 数字电路
  • 计算机组成原理

    • 计算机组成原理-北大网课
  • 操作系统
  • Linux
  • Docker
  • 计算机网络
  • 计算机常识
  • Git
  • JavaSE
  • Java高级
  • JavaEE

    • Ant
    • Maven
    • Log4j
    • Junit
    • JDBC
    • XML-JSON
  • JavaWeb

    • 服务器软件
    • Servlet
  • Spring
  • 主流框架

    • Redis
    • Mybatis
    • Lucene
    • Elasticsearch
    • RabbitMQ
    • MyCat
    • Lombok
  • SpringMVC
  • SpringBoot
  • 学习网课的心得
  • 输入法
  • 节假日TodoList
  • 其他
  • 关于本站
  • 网站日记
  • 友人帐
  • 如何搭建一个博客
GitHub (opens new window)
  • 计算机历史

  • 数字电路

  • 计算机组成原理

  • 汇编语言

  • C语言

  • 数据结构

  • 操作系统

  • Linux

    • 文本处理三剑客

    • 尚硅谷Docker实战教程

      • 教程简介
      • Docker简介
      • Docker安装
      • Docker常用命令
      • 镜像的分层概念
        • 镜像的分层
        • 镜像加载原理
        • 为什么要用分层结构
        • Docker镜像commit操作案例
        • 总结
      • 发布镜像
      • Docker私有库
      • 容器数据卷
      • Docker常用软件安装
      • MySQL主从复制
      • 分布式存储之哈希取余算法
      • 3主3从Redis集群搭建与扩缩容
      • Dockerfile
      • 虚悬镜像
      • Docker微服务实战
      • Docker网络
      • Docker-compose容器编排
      • Portainer
      • Docker重量级监控
      • 完结
      • Docker
    • Linux安全

    • Linux文章集合
  • 计算机网络

  • Git

  • 数据库

  • 计算机小知识

  • 编译原理

  • 名人堂

  • 计算机基础
  • Linux
  • 尚硅谷Docker实战教程
2023-09-18
目录

镜像的分层概念

# 40.镜像的分层概念

来更深入地理解镜像的概念   ‍

# 镜像的分层

镜像,是一种轻量级、可执行的独立软件包,它包含运行某个软件所需的所有内容,我们把应用程序和配置依赖打包好形成一个可交付的运行环境(包括代码、运行时需要的库、环境变量和配置文件等),这个打包好的运行环境就是image镜像文件。

只有通过这个镜像文件才能生成Docker容器实例(类似Java中new出来一个对象)。

‍

那什么是分层呢?先来看一个现象,在下载Tomcat镜像的时候,好像是在一层一层的在下载:

$ docker pull tomcat
Using default tag: latest
latest: Pulling from library/tomcat
0e29546d541c: Pull complete 
9b829c73b52b: Pull complete 
cb5b7ae36172: Pull complete 
6494e4811622: Pull complete 
668f6fcc5fa5: Pull complete 
dc120c3e0290: Pull complete 
8f7c0eebb7b1: Downloading [=======================>                           ]  96.69MB/203.1MB
77b694f83996: Download complete 
0f611256ec3a: Download complete 
4f25def12f23: Download complete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

这是因为镜像文件,是分层的,基于UnionFS。

UnionFS(联合文件系统):Union文件系统(UnionFS)是一种分层、轻量级并且高性能的文件系统,它支持对文件系统的修改作为一次提交来一层层的叠加,同时可以将不同目录挂载到同一个虚拟文件系统下(unite several directories into a single virtual filesystem)。Union 文件系统是 Docker 镜像的基础。镜像可以通过分层来进行继承,基于基础镜像(没有父镜像,类似Java中的Object类,是所有类的父类),可以制作各种具体的应用镜像。

特性:一次同时加载多个文件系统,但从外面看起来,只能看到一个文件系统,联合加载会把各层文件系统叠加起来,这样最终的文件系统会包含所有底层的文件和目录

‍

# 镜像加载原理

镜像实际上由一层一层的文件系统组成,这种层级的文件系统UnionFS。

bootfs(boot file system)主要包含bootloader和kernel,bootloader主要是引导加载kernel,Linux刚启动时会加载bootfs文件系统,在Docker镜像的最底层是引导文件系统bootfs。这一层与我们典型的Linux/Unix系统是一样的,包含boot加载器和内核。当boot加载完成之后整个内核就都在内存中了,此时内存的使用权已由bootfs转交给内核,此时系统也会卸载bootfs。

rootfs(root file system), 在bootfs之上。包含的就是典型 Linux 系统中的 /dev, /proc, /bin, /etc 等标准目录和文件。rootfs就是各种不同的操作系统发行版,比如Ubuntu,Centos等等。

​

‍

​

平时我们安装进虚拟机的CentOS都是好几个G,为什么docker这里才200M?

对于一个精简的OS,rootfs可以很小,只需要包括最基本的命令、工具和程序库就可以了,因为底层直接用Host的kernel,自己只需要提供 rootfs 就行了。由此可见对于不同的linux发行版,bootfs基本是一致的,rootfs会有差别,因此不同的发行版可以公用bootfs。

比如,启动一个Ubuntu,进入到容器后,会发现vim等工具都是没有的

‍

# 为什么要用分层结构

镜像分层最大的一个好处就是共享资源,方便复制迁移,就是为了复用。

比如说有多个镜像都从相同的 base 镜像构建而来,那么 Docker Host 只需在磁盘上保存一份 base 镜像;

同时内存中也只需加载一份 base 镜像,就可以为所有容器服务了。而且镜像的每一层都可以被共享。

例如,想要在一个Ubuntu镜像上添加一个vim功能,作为一个新的镜像,此时就用Ubuntu镜像上添加vim即可,不用自己从头搭建一个镜像。

‍

‍

重点理解:Docker镜像层都是只读的,容器层是可写的。当容器启动时,一个新的可写层被加载到镜像的顶部。 这一层通常被称作“容器层”,“容器层”之下的都叫“镜像层”。

​​

所有对容器的改动 - 无论添加、删除、还是修改文件都只会发生在容器层中。只有容器层是可写的,容器层下面的所有镜像层都是只读的。

‍

# Docker镜像commit操作案例

接下来我们试着给Ubuntu添加vim功能,然后封装其为一个新的镜像。此时就可以用都Docker的commit命令,格式:

docker commit -m="提交的描述信息" -a="作者" 容器ID 要创建的目标镜像名:[标签名]
1

‍

‍

先启动一个Ubuntu,然后安装vim(安装时间可能会比较久):

$ docker run -it ubuntu
$ apt-get update
$ apt-get -y install vim
1
2
3

‍

‍

安装vim后,退出Ubuntu,然后根据命令格式使用docker commit,使之成为一个新镜像:

$ docker ps -a
CONTAINER ID   IMAGE     COMMAND  CREATED          STATUS       
b76722ca3c37   ubuntu    "bash"  18 minutes ago   Exited (0) 21 seconds ago 

$ docker commit -m="add vim" -a="peterjxl"  b76722ca3c37 peterjxl/myubuntu:1.1
1
2
3
4
5

‍

‍

可以看到新镜像比原本的Ubuntu大了不少:

$ docker images
REPOSITORY          TAG       IMAGE ID       CREATED         SIZE
peterjxl/myubuntu   1.1       0d0cf3b0417f   6 seconds ago   187MB
ubuntu              latest    ba6acccedd29   22 months ago   72.8MB
1
2
3
4

‍

‍

并且使用该镜像创建一个该容器,也能有vim命令:

$ docker run -it 0d0cf3b0417f

$ vim -version
VIM - Vi IMproved 8.1 (2018 May 18, compiled Aug 18 2023 03:41:54)
Garbage after option argument: "-version"
More info with: "vim -h"
1
2
3
4
5
6

‍

‍

# 总结

Docker中的镜像分层,支持通过扩展现有镜像,创建新的镜像。类似Java继承于一个Base基础类,自己再按需扩展。

新镜像是从 base 镜像一层一层叠加生成的。每安装一个软件,就在现有镜像的基础上增加一层

​​

在GitHub上编辑此页 (opens new window)
上次更新: 2023/9/18 12:28:56
Docker常用命令
发布镜像

← Docker常用命令 发布镜像→

Theme by Vdoing | Copyright © 2022-2023 粤ICP备2022067627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1302003646号
  • 跟随系统
  • 浅色模式
  • 深色模式
  • 阅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