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最好用的浏览器?
# 300.谁是最好用的浏览器?
本文是《最全面的浏览器教程》第三篇,介绍一些好用的浏览器(近 30 款),以及浏览器内核、历史相关内容。
# 哪个浏览器最流行?
先介绍一个组织:Statcounter (opens new window),这是美国一家网站通讯流量监测机构,提供各种类型的统计报告以及网站流量统计服务。
其每年会定期发布浏览器相关的统计。例如这是最近的浏览器市场份额:
可以看到,Chrome 毫无疑问是霸主。
补充:
- 在 macOS 设备上,Safari 的使用率远远超过了 Chrome
- 在 Windows 设备上,Edge 是第二受欢迎的浏览器
# 浏览器内核
再介绍下浏览器内核,你就能知道为什么很多浏览器的功能都一样,很多插件都可以兼容了。
理解这个,也有助于我们选择一款合适的浏览器。
# 什么是浏览器内核
顾名思义,内核就是浏览器的核心部分,它负责处理浏览器和操作系统、网页渲染和交互的核心部分。
浏览器内核的作用类似于“桥梁”,将网页内容从网络中传输过来并显示给用户。
不同的内核之间:
- 对网页的解析有所不同,因此同一网页在不同的内核浏览器里的渲染、展示效果也可能不同
- 侧重点不同,有的注重性能,有的强调高效,有的专注稳定
例如,对于一个音频文件,不同内核的浏览器渲染出来的样式也不同:
# 常见的浏览器内核
市面上浏览器虽然很多,但浏览器内核其实很少,主要是三大巨头:
- 以 Chrome 为代表 Chromium (opens new window),开源在 https://github.com/chromium/chromium
- 以 Firefox 为代表的 Quantum (opens new window),开源在 https://github.com/mozilla/gecko-dev
- 以 Safari 为代表的的 Webkit (opens new window),开源在 https://github.com/WebKit/WebKit
其他常见的内核,大部分都是基于上述内核开发的,可以理解为是三大巨头的儿子或孙子。
就好比目前市面上有很多手机品牌:小米,OPPO,Vivo,但底层的核心依然是安卓系统,或者基于安卓开发的。
除此之外的内核,例如 IE 的 Trident,Opera 的 Presto 等几乎已经被废弃。
# 双核浏览器
在早期,IE 浏览器非常流行,几乎是垄断,但由于微软长时间没更新,导致跟不上标准,bug 开始变多,让很多用户开始转向其他浏览器,Firefox 和 Opera 就是这个时候兴起的。
由于很多网页还是只兼容 IE,例如很多银行的系统。我之前在银行负责的系统,就是只兼容 IE 的。
因此一些浏览器有两个内核(双核浏览器),其中一个内核是 Trident,用来访问那些旧网页;另一个通常是 Chromium。
国内的厂商一般把其他内核叫做“高速浏览模式”,而 Trident 则是“兼容模式”,用户可以自行切换。
但双核浏览器只是迫于网络环境的产物,是一个无奈的临时解决方案。
随着 Web 标准的普及,双核浏览器会逐渐失去存在的意义。
# Chromium 的流行
目前大部分浏览器,例如 Edge,Opera,Vivaldi,360 浏览器,QQ 浏览器,猎豹浏览器等都是基于 Chromium 的。
这样的浏览器也被称为“套壳浏览器”,就是在 Chromium 内核上套了层壳,换了层皮。
所以它们很多功能都是类似的,很多浏览器插件都是兼容的(这点很方便);但同时又有各自的特色。
打个比方,如果说 Chromium 是做菜的食材的话,那么各家公司就是各大菜系的厨子,各家有各家对食材的不同理解,所以出锅的口味自然不同。
FireFox 的开源协议对商业产品不友好(不像 Chromium ,可以用来开发闭源软件),很少公司基于它来开发浏览器。
# 内核的复杂性
浏览器内核是计算机领域最为复杂的工程之一,里面涉及到很多专业领域。
据报道,Chrome 内核有超过 2400 万行代码,大小超过 24 G,Firefox 浏览器的内核有超过 2000 万行的代码。
如果想了解浏览器内核的历史,可以看看:
这也就意味着,从头开发一个内核是很困难的事,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换句话说,在已有三大开源内核的情况下,几乎没有人会这么做,顶多是基于开源项目进行二次开发,这也让三大内核处于垄断地位,也就是被几家商业公司控制着。
当然,互联网是开放的,总会有人站出来:
# 企业、浏览器、搜索引擎
为了不让读者混淆,有必要补充一点。
有一些大型的互联网企业,既推出了浏览器,也推出了搜索引擎,而且名字通常都是类似的:
- 谷歌公司,推出了谷歌浏览器(Chrome),也推出了谷歌搜索引擎(Google 搜索)
- 百度公司,推出了百度浏览器,也推出了百度搜索
- Yandex 公司,推出了 Yandex 浏览器,也有 Yandex 搜索
- DuckDuckGo,推出了 DuckDuckGo 浏览器,也有 DuckDuckGo 搜索
- .....
所以,当人们说起“谷歌”的时候,有可能是指公司本身,也可能是指浏览器,或者搜索引擎,具体可以通过语境判断。
# 如何选择一款好用的浏览器
通过之前的文章和刚刚的介绍,可以知道如何选一个好用的浏览器了,例如我自己的总结:
- 如果懒得挑,直接选最流行的 Chrome 即可,或者试试 Edge
- 如果你是极客,平时用的是 Linux,喜欢开源,可以试试 FireFox
- 如果你是苹果用户,那么 Safari 是很好的选择
- 此外,可以看看是否支持扩展
虽然以上几个处于垄断地位的浏览器,足以满足大部分人的需求,但是没有任何一款产品可以满足所有用户。
现在的格局是「一超多强」,但平静的水面下往往暗潮涌动:商业公司隐私丑闻接连不断,隐私立法逐步健全,人们对数据安全愈发关心。
作为广告分发商的 Google 显然在平衡数据的保护和使用上犯了难,屏蔽第三方 Cookies 一拖再拖 (opens new window),试图推行 FLoC 碰壁,后续又强行推广 MV3...... Chrome 的隐私保护举措并没有让大众满意。
所以,我还会介绍一些不那么出名,但也非常好用,注重隐私保护的浏览器。
此外,介绍一个测试跑分的网站:http://web.basemark.com
专门测试浏览器各方面的性能,相当于电脑版的鲁大师,测试完成会给出当前浏览器的跑分。
个人建议:看个乐就行了😂,各大浏览器之间性能差不了太多。
以下是各大浏览器的特点,这里仅仅做个简单的介绍,因为我一个人精力有限,加之已经有很多前人详细评测过了,就做不重复造轮子的事了。
如果想看评测,后续两篇文章会介绍搜索引擎和搜索技巧,自行搜索即可。
# Chrome(谷歌)
Chrome,读音是 /krəʊm/。我之前有个舍友用汉语拼音去读(ch 开头),后面被老师指正了 🤣。
官网:https://www.google.com/chrome(需魔法上网)
国内可以在这里下载:https://www.google.cn/chrome
特点:
- 跨平台:Windows、macOS、Linux、iOS、Android
- 开发者:Google,互联网巨头公司之一
- 支持扩展:有着庞大的扩展生态系统,使得 Chrome 深受用户和开发者的喜爱,
- 支持同步:通过 Google 账户,用户可以在不同设备之间同步浏览历史、书签、密码等。
- 与 Google 生态紧密结合:Google 还有很多知名的应用,例如 Gmail,YouTube,还有很多知名平台(推特,Facebook 等)都可以用 Google 账户一键登录
- 性能优异:以快速著称,特别是在页面加载和 JavaScript 执行方面
- 缺点:登录账户、同步数据、安装插件需魔法上网。安卓端不支持插件(重点)
Chrome 是最流行的浏览器,也确实很好用,有着数十万的扩展应用,配合 Tampermonkey (篡改猴)脚本,能实现你几乎所有想在浏览器上实现的功能。
你可以简单理解为,支持 Chrome 扩展 = 功能性强大。
Chrome 的市场份额接近 70%,处于霸主地位;但垄断也带来了很多坏处,不注重用户隐私,有很多丑闻,招来很多诉讼。
关于 Chrome 的历史,推荐看看这篇文章:Chrome 背后最大的秘密:印度人拯救了 Google! (opens new window)
# Edge
Edge,读音是 /edʒ/,没中文名
官网:https://www.microsoft.com/edge
特点:
- 跨平台:Windows、macOS、Linux、iOS、Android
- 开发者:Microsoft,互联网巨头公司之一
- 支持扩展:能够与 Chrome 扩展互通(一样的内核),但部分插件会有适配问题
- 支持同步:通过 Microsoft 账户同步,用户可以在不同设备之间同步浏览历史、书签、密码等
- 消耗更低:虽然和 Chrome 是一样的内核,但经过优化,内存消耗更低,启动更快
- 与微软生态系统紧密集成:Edge 深度集成了微软的各类服务,如 Microsoft 365(Word、Excel、OneDrive 等)和 Cortana(微软的虚拟助手),使用起来还是很丝滑的
- 在安卓端能用部分扩展,且在不断开发中。
Edge 的前身是 IE,本来也是处于霸主地位的,后来的发展逐渐停滞,未能及时适应时代的快速变化,开始落后,也闹出了很多 IE 笑话 (opens new window) 🤣。
随后,微软在 2015 年推出了 Edge,作为 Win10 默认浏览器首次亮相;2018 年开始用 Chromium 作为内核。
随后不断更新迭代,在性能、兼容性和功能上都得到了显著提升,与 Chrome 非常接近,但同时也带有一些微软的独特功能,如集成的 Office 工具、隐私保护功能等,市场份额一路飙升。
虽然我感觉 Edge 难以重回霸主地位,但它确实更好用了。
可惜的是,Edge 被曝光存在劫持主页的行为,而且是仅针对大陆用户,我已经不想推荐它了。参考网黑哥的文章: Edge 把我们国内用户给卖了 (opens new window))
# FireFox(火狐)
FireFox,读音 /ˈ faɪəfɒks/
官网:https://www.mozilla.org
特点:
- 跨平台:Windows, macOS, Linux, Android, iOS
- 开发者:Mozilla 基金会,非营利性组织,致力于推动开放、创新和互联网用户的自由
- 支持扩展:曾经最好的插件生态,后来被 Chrome 赶上了。而且安卓端也能安装插件
- 支持同步:通过 FireFox 账户同步,用户可以在不同设备之间同步浏览历史、书签、密码等
- 隐私保护:强大的隐私保护功能,包括增强跟踪保护(ETP)和集成的广告拦截功能。
- 更好的性能,更低的资源占用,尤其是标签页超多的情况下(还记得上篇提到的 7000 多个标签页的案例吗?🤣)
注意,火狐浏览器分为国际版和国内版,两者数据不互通,建议用国际版:Firefox(国际版)与火狐中国版本有什么差别吗? (opens new window)
我的推荐理由:
- 大陆环境下可以开箱即用、账号同步、安装插件,不用魔法上网。
- FireFox 更极客一点,尤其对开发者特别友好,有最成熟的开发者工具。
- Mozilla 是维护 MDN 的组织,因此你可以相信火狐具有最遵循标准的 JS 解释器。
- 2002 年发布,一直积极更新,积极支持新 Web 特性(经常是首个支持的)
- 与时俱进的同时,多年来界面逻辑没有断层式的变化,改进都是循序渐进的,尊重用户习惯,反观 Chrome...
- 认同它的企业文化。Mozilla 真的在行使对大企业的监督权,发帖怼谷歌,怼亚马逊,怼 TikTok,搞游行,贡献代码,关键是真的取得了成效。
- 如果让一个以广告为盈的企业垄断了网络,会变得很恐怖。
- Logo 上的狐狸不错
# Safari
Safari,读音是 /sə ˈ fɑ ː ri/
官网:https://www.apple.com/safari
- 跨平台:只支持 Apple 旗下的设备,例如 iOS,iPadOS,macOS
- 开发者:Apple,也是一家跨国大公司,收入甚至比一些国家的 GDP 高
- 支持扩展:由于 Chrome 的扩展功能太强了,Safari 后来也开始支持扩展,但目前生态还不完善,毕竟连内核都和 Chrome 不同,无法一键迁移。
- 支持同步:通过 iCloud,可以在不同设备之间同步数据
- 集成苹果生态:与 Apple 的其他服务紧密集成,如 iCloud、Apple Pay 和密码管理器等。
- 很多知名平台也支持用苹果账户一键登录,这是因为苹果要求 APP 使用第三方或社交登录服务(如 Facebook、谷歌等),必须向用户提供 “以苹果账号登录 (opens new window)” 服务的选项。
- 低功耗:Safari 称自己性能更好,功耗更低,注重节省电池使用,尤其是在笔记本电脑上。
如果你有苹果设备,Safari 也是不错的选择。
如果你是相关的开发者,可以看看 如何在 Windows 上测试 Safari (opens new window)(英文)
值得一提的是,在手机端也支持扩展,直接在 App Store 搜索〝扩展〞即可进入「Safari 浏览器扩展」专区
# Opera
Opera,读音是 /ˈ ɒprə/
官网:https://www.opera.com
特点:
- 跨平台:Windows, macOS, Linux, Android, iOS
- 开发者:Opera Software,一家挪威公司,成立于 1995 年,很早就致力于浏览器开发,有很深的技术沉淀
- 支持扩展:能够与 Chrome 扩展互通(一样的内核),但部分插件会有适配问题
- 支持同步:可以在各种设备之间同步
- 节省流量模式(Turbo Mode):这一模式通过压缩网页内容,减少所需的数据量,提升浏览体验。
Opera 是浏览器领域的元老之一,早早占领了很大的市场份额,贡献了 CSS、鼠标手势、多标签页,压缩网页等概念,有自己的内核,塞班时代的神级浏览器。
Opera 的 CTO 是 Haakon Wium Lie,CSS 之父,对 W3C 影响很大。
可惜的是,一直被模仿,总是被超越,后来更是放弃了自己的内核,现在已经是名副其实的没落贵族,市场份额越来越少,于 2020 年被北京昆仑万维公司收购了很多股份,成为其控股子公司。
当然,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目前该浏览器的体验还是不错的,也有一定的市场,技术积累。
# Vivaldi
官网:Vivaldi.com(需魔法上网)
特点:
- 跨平台:Windows, macOS, Linux, Android, iOS
- 开发者:Vivaldi Technologies 公司,由 Opera 前 CEO 谭咏文离职后创办的,继承了 Opera 的几乎所有优点
- 支持扩展:使用 Chromium 内核,大部分扩展都能用
- 支持同步:有一套自己的账号体系,不过得科学上网
- 高度定制化:用户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充分订制适用与自己的浏览器,比 Chrome 更有极客范儿
- 自定义界面:超高的 UI 自定义性,几乎所有的东西都可以被定制,Chrome 虽然也行,但要靠很多扩展
- 侧边栏功能:可以添加书签、下载、历史记录、已打开标签等,每个功能上面都有搜索选项,比 Chrome 好用多
- 标签管理:可以直接将某几个标签拖成一组,也可以按域名分组
- 内置了大量工具:邮件,日历,笔记,RSS,鼠标手势,翻译,截图,命令链
- 隐私保护:这不仅仅是 Vivaldi 的一项功能,更是一种理念。没有用户画像,没有数据挖掘,具有内置的广告和跟踪器拦截器,以及同步数据的端到端加密。
该浏览器于 2015 年发布,获得了非常不错的用户评价,在 slant 这个网站(告诉你什么是最好的)上评分比 Chrome 还高 (opens new window)。
它号称为结束科技巨头对网络的束缚而奋斗,是百万用户的信任之选,没有外部资本势力的干涉,可以自由地倾听用户的声音,并与用户一起创造他们想要的浏览器。
个人推荐理由:
- Chrome 有的功能它都有,但做的更好,有很多小细节
- 更新活跃,及时跟进新版 Chromium 内核
- 给了用户非常精细的控制权,可以如同游戏捏脸般打造浏览器的外观
- 超强的操作自定义性。所有操作都可以自定义快捷键、赋予鼠标手势,手势轨迹可自定义;所有右键菜单中的条目、顺序均可自定义
- 推荐阅读网黑哥的文章,写的很详细:谁是最好用的浏览器?它无人知晓,票数却力压 Chrome 一头! (opens new window)
还得了解下缺点:
- 需魔法上网,才可以同步数据
- 高度自定义的代价,就是设置太多太杂,想要了解透彻需要花上不少时间
- 功能太多,体量太大,启动速度、流畅程度略差,资源占用高,不建议低配电脑使用(不知道未来是否会优化)
# Tor(洋葱)
官网:https://www.torproject.org
特点:
- 跨平台:Windows, macOS, Linux, Android
- 开发者:1990 年代中期,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的员工,为保护美国情报通信而开发了 Tor。现在它由非营利组织 Tor Project 开发和维护。
- 免费开源:https://gitlab.torproject.org/tpo/core/tor,基于 Firefox 内核
- 注重私密:该浏览器的主要特点,就是用一种称为 “洋葱路由” 的技术,来隐藏用户的真实 IP 地址和位置,保护用户免受互联网监控和审查,实现匿名通信和浏览。
- 缺点:用了加密技术,访问速度会慢一点,一些网站和服务可能会阻止 Tor 流量
Tor 也叫洋葱浏览器,其名源于 “The Onion Router”(洋葱路由器)的英语缩写。
我第一次知道这个浏览器是通过《暗网》这本书,这里简单科普下:
暗网:可以简单理解为用 Tor 技术建的网站,这种网站不容易被追查到建站者的真实身份,并且 Tor 建立的站点允许其他人使用 Tor 浏览器访问。
工具无罪,Tor 本身并不违法,但它给犯罪逃避追捕创造了条件,于是越来越多的犯罪开始转移在 Tor 网络上。
媒体把这些事曝光之后,记者们想来想去用什么词来称呼这个特殊的网络,“暗网” 这个词就这么诞生了。
有时我也会思考,如今只有 APP 的各大平台,算不算暗网呢?它们根本不会出现在搜索网站里。
# DuckDuckGo
官网:https://duckduckgo.com(需魔法上网)
特点:
- 跨平台:Windows, macOS, Linux, Android,iOS,Kindle Fire
- 开发者:DuckDuckGo,一家独立的互联网隐私保护公司,总部位于美国
- 隐私保护:非常注重隐私保护,不会跟踪用户的搜索历史记录或个人数据,也不会向用户投放个性化广告。
- 缺点:无法保证完全匿名,一些网站和服务可能会阻止 DuckDuckGo 流量
DuckDuckGo 是由麻省理工学院毕业生 Gabriel Weinberg 于 2008 年创立的搜索引擎,后来也提供了相应的浏览器。
几个重要的发展节点:
- 2011 年 1 月:DuckDuckGo 在旧金山竖立了一块巨大的户外广告牌,直接指向 Google 的用户追踪行为,广告上写着「Google tracks you. We don't.」这一举动吸引了众多关注
- 一年后:Google 宣布更新隐私政策,决定在其各个在线服务中收集用户信息,DuckDuckGo 的流量大幅增加
- 2013 年,棱镜门事件爆发,再次引发了公众对网络隐私的担忧,DuckDuckGo 的日均使用量翻了一倍以上
- 2014 年:Safari 和 Firefox 浏览器宣布将 DuckDuckGo 作为可选的搜索引擎,进一步促进了其用户量的增长
# Brave
官网:https://brave.com/zh(需魔法上网)
特点:
- 跨平台:Windows, macOS, Linux, Android,iOS
- 开发者:Brave Software,浏览器开发商,成员包括 Eich(Mozilla 的前任 CEO)
- 免费开源:在 https://github.com/brave/brave-browser 上已有 18.2k Star
- 支持扩展:使用 Chromium 内核,大部分扩展都能用
- 支持同步:无需帐号即可同步数据(避免被追踪)
- 隐私保护:以隐私、性能和功能取胜,支持无痕搜索,内嵌了可自定义规则的跟踪及广告拦截功能
- 高效:由于所有广告都被拦截了,大大提供了网页的加载和浏览速度,声称比 Chrome 快 3 倍
- 支持加密货币钱包和 VPN,这对加密货币用户有着特殊的吸引力
该浏览器每月活跃用户超过了 3600 万,Firefox 在其官网的 对比文章 (opens new window) 中也对 Brave 有不少的赞扬,更有人称它为加强版的 Chrome。
# Maxthon(遨游)
官网:https://www.maxthon.cn
特点:
- 跨平台:Windows, macOS, Android,iOS
- 支持扩展:基于 Chromium 内核
- 支持同步:可以在不同设备上同步个人数据
- 内置遨游笔记,广告拦截,密码管理器,鼠标手势和 AI
2002 年就发布,国产的老牌浏览器了,早期非常流行,有很多用户。
但在后来的浏览器大战中,长期没有更新,流失了大量用户,后来慢慢没落了,但还是有一些忠实用户的。
# 其他浏览器
限于篇幅,一些小众但也好用的浏览器就不详细说明了,这里简单提一嘴:
PC 端:
- Yandex (opens new window):跨平台,基于 Chromium,安卓端能装扩展,完美适配平板。Yandex 是俄罗斯重要网络服务门户之一,全球前五的搜索引擎,它还提供新闻、地图、百科全书、邮箱等服务,有点像俄罗斯的 Google
- 百分浏览器 (opens new window):国产,基于 Chromium,内置了很多实用功能,高速、简约、安全,没有任何广告
- 夸克浏览器 (opens new window):阿里巴巴旗下的黑马,跨平台,还集成了网盘功能,也是很受欢迎的浏览器,但近几年变得有点臃肿
- LibreWolf (opens new window):Firefox 的一个独立分支,加强版火狐,跨平台开源浏览器,主要目标是隐私、安全和用户自由
- Waterfox (opens new window)(水狐):也是基于 Firefox,追求性能与隐私,支持所有 Firefox 插件
- Viper Browser (opens new window):功能强大的轻量级开源浏览器,专注于提供添加不同广告拦截选项和安全选项来保护隐私。
- 油猴浏览器 (opens new window):基于 Chromium,支持 Windows,安卓,默认集成了油猴脚本及多种常用插件,开箱即用
- Browserosaurus (opens new window):macOS 上的开源浏览器提示器,工作原理:将其设置成默认浏览器后,非浏览器应用程序中的任何点击链接都会发送到 Browserosaurus,之后用户就会看到所有已安装浏览器的菜单,选择要用哪个打开链接
- 常见的国产浏览器(不太推荐):搜狗、360、QQ、猎豹、百度、UC 等,普遍存在浏览器首页满是垃圾推送、占用高、广告超多等现象,基本上都是套壳浏览器。
手机端:
- Alook (opens new window):苹果上的 0 差评浏览器(也有安卓端),支持 iCloud 同步,无推送,无新闻,无广告,支持视频倍速播放,内置翻译,有强大的下载管理器,有阅读模式,注重隐私保护。
- Via (opens new window):最小巧、最强安卓浏览器(体积不到 2M),毫秒级启动,极速网页加载,高度自定义,有丰富的插件,推荐观看:小而美的 Via 浏览器,这些技巧 99% 的人不知道! (opens new window)
- Kiwi (opens new window):安卓浏览器,极客之选,功能丰富,可以自定义,可安装扩展,各式各样的小工具
- X (opens new window):无新闻,无推送,无后台,小而强大,还曾因屏蔽广告被优酷起诉
- 狐猴 (opens new window):有 iOS 和安卓端,支持扩展、视频加速、去广告,密码管理、翻译,标记生词,隐私保护等
- B 仔 (opens new window):支持安卓、iOS,内置广告拦截,小巧清新,界面简洁,支持油猴脚本
- Habit:极简安卓浏览器,自定义功能超强,支持自定义搜索引擎、手势、动作栏、快捷菜单、界面,广告拦截脚本等等,支持手势操作
- Quetta (opens new window):主打隐私保护的手机浏览器,支持 iOS 和安卓,不收集用户的任何数据,也防止被网站收集。
# 魔改版
为了让软件更好用,不乏有些网友会对软件进行魔改。
而浏览器也有魔改版,网上能搜到不少,例如:RunningCheese Chrome,奶酪修改版 (opens new window)
个人建议:尽量选择可信的魔改版,不要随便下载未知来源的软件。
# AI 浏览器
近年来,AI 很火,出现了很多 AI 应用,AI 手机等等,很多浏览器也陆陆续续集成了 AI。
AI 浏览器也开始有团队进行研发,例如 Deta 公司的 Surf (opens new window),预计今年上线,号称是一款模糊浏览器和个人计算机界限的产品。
未来浏览器可能会更深度地集成 AI,拭目以待。
# 个人推荐
目前市面上的浏览器数不胜数,各有各的特色,而且每个人的情况也不同,有人是 Windows +安卓,有人是 Mac + iOS,此外还有各种排列组合,非常复杂。我个人推荐:
场景 | 首推 | 次推 |
---|---|---|
PC | Chrome | Vivaldi,FireFox |
安卓 | Kiwi | Yandex,Via |
iOS | Safari | Alook |
此外,如果你想在 PC 和手机之间同步数据,最好选那些能全平台支持的浏览器,这样同步起来更方便
# 最后
浏览器之间各方面的差异并不是很大,如果用不惯,也可以很顺利地迁移到另一个浏览器中,没必要太纠结。
就先介绍到这吧,后续会介绍更多浏览器技巧,搜索引擎技巧,插件推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