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的另一面...
# 30.社保的另一面...
之前介绍了五险一金、六险二金,这些制度看上去很美好,其实它还有着不那么好的一面。
# 养老
首先说下养老金的几个现象
# 分配问题
在体制内的人,退休后能拿高额的养老金;而体制外的人却拿着很低的养老金。
例如之前引发了广泛讨论的事件:
关于该事件的更多分析可以参考马督工的节目:【睡前消息 669】GDP≠ 退休金,关注江苏=关心自己 (opens new window),但只剩文案了,国内的视频被下架了。
这不是个例。江西鹰潭社保公众号的养老金曾发放 “正能量” 文宣稿件: 城乡居保平均 207 块,企业职工社保平均 2368 块,机关退休平均 5080 块。后续文章被删除。
网红博主「户晨风」也曾做过一个视频,一名农村老人一个月只有 100 多块的养老金(视频也已被国内下架)。
另一方面,百亿项目的养老中心拔地而起。
虽然养老金号称每年都在涨,但体制内外涨的幅度差别很大。
补贴 2200 万体制内退休人员的一年超过 8000 亿,补贴 1.8 亿城乡居民一万亿 / 年就拿不出来(参考:拿出 10000 亿把农民基础养老金提高到 500 元很难吗? (opens new window))
一个年轻人去大城市打拼,结果交的养老金都是给体制内的人,自己的父母养老金却很少,很难让人心里平衡。
# 养老金耗尽
随着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老年人越来越多,但生育率一直在下跌,也就是后续上缴养老金的人会越来越少。
我们的总抚养比已经达到 47% (opens new window) 里分析到:2021 年开始,我国的总抚养比达到 47%,并且连续 3 年保持在高位水平。
未来,养老金会越来越不够用——《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 2019~2050》指出,预计中国的养老金将在 2035 年用完。
这本书是由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编纂的,可信度还是挺高的。
# 多收费
退休金不够用,那咋办?让更多的人交更多的钱。目前看到的方法有:
- 延迟退休
- 提高缴费年限
- 提高缴纳基数
- 追缴社保
- 让更多人交社保(包括机器人)
- ......
关于延迟退休和提高缴费年限:早在 2021 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布了 十四五规划 (opens new window),PDF 里第 17 页最后一句为“稳妥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逐步提高领取基本养老金最低缴费年限”。
到了 2024 年 9 月 13 日,就发布了延迟退休的通知:决定公布!延迟退休年龄对照表详情 → (opens new window)
此外,养老保险最低缴费年限由 15 年延长至 20 年。
其实我还蛮好奇,如果没缴纳够年限不能领的话,那之前缴纳的钱去那里了?🤔
关于提高缴纳基数和追缴社保:之前简单介绍过五险一金,应缴的钱 = 缴费基数 × 缴费比例,基数越高,那么交的也就越多。
之前江苏就曾公布 (opens new window)过:把缴纳社保的最低基数从 4494 元调至 4879 元。
而且公布时间点卡的太好了,还需要补交差额部分。
甚至还推荐用贷款买社保,退休金还贷款:湖南多地农商行大规模推动 “养老贷”,用低利率贷款提高社保待遇 (opens new window)
# 口号变化
我们可以看看历年来政府的口号,可以参考下:
- 1985 年:只生一个好,政府来养老
- 1995 年:只生一个好,政府帮养老
- 2005 年:养老不能靠政府
- 2012 年:推迟退休好,自己来养老
- 2013 年:以房养老,幸福晚年
- 2018 年:赡养老人是义务,推给政府很可耻,还有修辞色彩更为火辣的:“养儿为防老,子女要尽孝,甩给政府管,真是脸不要。”
关于让更多人交社保,推荐阅读:让机器人交社保,他们可能不只是说说而已 (opens new window)
例如之前各个平台开始推进的给外卖骑手等灵活就业群体缴纳社保,将来这一范围大概率也会扩展到网约车司机、按摩技师等群体,以 5 年的时间尺度来看,将为社保基金新增数以千万计的年轻的缴费账户。
那这样就够了吗?我算不出来,但是从郑功成会长以及其他社保相关人士的言行来看,批量新增社保缴费账户的计划还会继续推行下去。
机器人,将会是极具想象空间的社保征缴对象。
......
一点建设性意见:
既然是税收,就尽早把名字改过来吧。机器人毕竟不需要养老,让它们缴社保名不正言不顺的,传出去可不好听。
# 个人养老金
个人养老金制度也已经出台,是政府支持、个人自愿参加的一种制度。
简单来说就是自己去银行开个新账户,然后自己把钱存进去,然后等退休后拿出来。
优点:
- 税收优惠:每年最多能放 1.2 万进账户。交钱的时候,按个人税率不同,能抵 360 到 5400 元的税。
- 强制储蓄:这账户是封闭的,不到退休、大病、失业等特定情况不能取。
缺点:
- 流动性差:钱一旦放进去,就得等符合条件才能取。要是提前取,限制很多,还可能交不少税,所以得保证不影响现在的生活才能放进去。
- 收益陷阱:封闭期 30 年 +,能不能跑赢通胀还不好说
- 额外收费:等领钱的时候,还得 按 3% 交个税
- 缴费上限:一年最多只能交 1.2 万,真想存钱养老,不太够。
适合人群:
- 快退休的:45 岁以上快退休的人,交钱时间不用太长,马上就能用这笔钱补充养老,还能享受税收优惠。
- 中高收入:像企业高管等高收入税率在 20% 以上的人,省税立竿见影
- 收入稳定: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等收入稳定的
# 医保
说完了养老金,接下来说说医保的现象。
# 干部病房
一些体制内的高级官员可以完全报销,例如之前很火的新闻:退休干部瑞金医院 ICU 躺 4 年,巨额医保基本全额报销! (opens new window)
而普通人,尤其是农村的普通群众,如果是大病则无力承担医疗费用。
# 报销比例
小病报不了,大病看不好。
对于一些轻微的疾病,是不能报销的;而对于一些大病,则报销比例不高。
关于药品:甲类药(1858 种)能全部报销,乙类药(817 种)需要自付 10% ~35%,丙类药(192455 种)则需要自付全部。
当然,有能力购买的话,还是买一下好点,求个保险吧。
# 缴费标准
医保费用每年都在升高:
# 强制缴纳
2025 年 5 月,云南曲靖罗平县罗雄街道干了件 “大事”:街道办在公告栏贴了张 “2025 年度城乡居民医保未缴费人员名单公示”,几十个名字白纸黑字写得清清楚楚。
相关阅读:继 “指鼠为鸭”“恶意讨薪” 之后,出了个新词:反向公示 (opens new window)
面对质疑,街道工作人员轻飘飘一句 “按上级要求” 就把责任推得干干净净,医保局更是发明了 “反向公示” 这个新词,声称只是善意提醒,不是曝光。
城乡居民医保本就是自愿参保,《社会保险法》白纸黑字写着 “自愿原则”,街道办凭啥把未缴费名单公之于众?
医保局一边强调 “自愿”,一边用公示名单变相施压,这不是典型的既当又立吗?
这也不是个例:
# 生育
生育保险,看上去是很不错的制度。
这个福利是法律规定的,公司却承担了不少成本。为此,有这样的现象:
- 怀孕(或准备怀孕)的女性,入职一家公司;然后马上请产假,这样公司就不得不给女性发工资,此外工作还要交给其他人做(或另招一个)。等薅完福利,回来上班后再辞职。
- 一些公司则开始不招女性(反正面试不通过的真实原因不会说),或者在女性结婚后(怀孕前)裁掉,甚至将公司注销后重开。参考:女白领入职 3 个月就怀孕休长假,老板把公司注销了再重开 (opens new window)
更新:这个局面可能会改变了,这里引用下文稿 【参考信息 470】全力支持柳州化债;托育消费券 (opens new window)
近年来,各地为促进生育延长产假,但基本是 “政策请客、企业买单”,由企业承担生育休假成本。为了改变局面,国家提出生育假期成本共担机制,最近有落地的省份了。
吉林日前出台《(吉林省)生育假期成本补贴制度实施细则》,用人单位落实生育女职工 180 天产假,为生育女职工参保并缴纳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保的,可按照每名生育女职工 2000 元的标准领补贴,资金由省级财政全额负担。
原本国家规定的产假是 98 天,各省为鼓励生育纷纷延长。北京、上海、江苏等十几个省市,女性生育一孩可享受 158 天产假,吉林的产假更是延长到 180 天。但延长产假的成本普遍由企业承担,不仅影响企业落实政策的积极性,长期来看也不利于女性平等就业。企业生育成本主要包括社保、工资、津贴三部分。
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政策法规研究室副主任杨慧,2022 年 11 月发表《三孩政策下企业生育成本负担及对策研究 —— 基于延长产假的分析》 (opens new window)。测算,2021 年女职工每生一个孩子,在全国范围内,企业平均需要承担 3.2 万生育成本,其中北京企业需要承担的一孩总和生育成本最高,达到 4.56 万。女职工在同一企业先后生育两个或三个孩子,企业需要分别承担 6.39 万、9.59 万生育成本。
为减轻企业的社保性生育成本负担,近年来,浙江、上海等地实行社会保险补贴政策,企业在女职工产假期间可享受一定比例的社保补贴,“属地管理,先缴后补”。比如浙江 2022 年实行社会保险补贴政策,从女职工生育当月起 6 个月,为用人单位补贴女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保费、失业保险费单位实际缴纳部分的 50%。上海社保局今年 4 月披露正在酝酿同类政策,并表示既是为了稳定女性就业,也是为了帮助企业更好的稳岗留岗。
# 社保的本质
目前,社会上流行一个主流观点:社保的本质是税。
看个例子:比万圣节更怪诞 —— 公司支付的工资,员工只拿到 1/3? (opens new window)
已知官方数据:2024 年上海最低工资为 2690 元/月,2024 年的最低社保缴费基数却高达 7384 元/月。
而最低工资也是要扣社保费的。
假设有一个单位,雇佣了一名最低工资标准的员工,单位每月需要支付多少钱?
不是 2690 元,我找了个计算器 ——
可以看到,单位总共要为这名最低工资标准的员工每月支付 4883.79 元(含上交给国家的五险一金)
而员工也不是掌到手 2690 元,扣除个人应缴纳的三险一金后,到手只有 1726.38 元
也就是说,员工到手的钱,还没有“社保部门”到手的钱多。
关于社保基数,值得一提:
- 2019 年上海最低工资是 2480, 2024 年上海最低工资上涨到 2690
- 2019 年上海社保最低基数是 4699, 2024 年上海社保最低基数上涨到 7384
- 五年过去,上海最低工资上涨了 8% ,与此同时,上海社保最低基数上涨了 57%
随着社保基数的提高,企业的用人成本也随之提高,那企业为了降本会怎么做呢?一个是降薪,另一个就是裁员了。
例如口罩期间,一些地方社保基数猛然提高,出现了一波“降薪潮”。
这个视频也可以看看:【参考信息第 180 期】2023 年回顾(三):社保本质还是税,人口增长冷静期 (opens new window)
# 最后
虽然本文说了很多不那么好的方面,但制度经常在变动中,以后可能会改的更好。